社交電商的主要運營模式分為:拼團、分銷和社群。其中微信分銷模式主要通過讓利部分利潤給消費者來吸引用戶裂變成為分銷商,借助分銷商社交關系進行分銷賣貨,賺錢傭金。這種模式看似流量收割機,實則承擔著在法律壓力,以及資金壓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上可能還面臨分銷客與平臺之間的信任危機。下面領客小編和大家分析,以分銷模式為主的社交電商會不會無疾而終?
社交電商在2018年,乃至315前都有很多人站在這個風口上收割流量,但是隨著社交電商中的花生日記直銷涉嫌傳銷后,很多人都意識到社交電商不是那么容易收割流量的。
社交電商的運營模式,大概分為三大運營模式:拼團模式,分銷模式,社群模式。
拼團模式:通過熟人之間或者陌生人之間的平圖案,引發(fā)用戶參與,有用戶分享形成自傳播,降低引流成本,典型的就是拼多多,后來的京東拼購。
微信分銷模式:每個一個用戶都可以成為分銷客,通過傳播,發(fā)展下級分銷客,從而賺取傭金,這類電商如云集,愛庫存,環(huán)球捕手。
社群模式:將共同屬性的一類人聚合,銷售滿足這類人群的垂直品類,如美妝、母嬰,這類電商代表有小紅書,蘑菇街,還有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探索的電商方向也是這個模式。
在社交電商領域,傳統(tǒng)電商買賣貨模式,本質(zhì)上沒啥變化。之所以能吸引這么大的關注,無非在于流量比以前的玩法更容易獲得。
這一塊也得益于微信這個超級生態(tài)的完善。如果沒有一個集合了8億用戶之多的超級生態(tài),玩所謂的社交裂變,無從談起。2019年小程序風口崛起,社交電商想必會開始泛濫。
其他超級流量平臺,比如:抖音、快手,探索電商模式變現(xiàn),也會想到自身的社交傳播屬性。然而,這類流量平臺玩社群電商,注定是沒法跟微信生態(tài)處于一個量級。類似小紅書這類靠KOL做的自流量平臺,更是開始面臨流量瓶頸,增長乏力。
但是,有一類社交電商,大家都眼紅,就是:微信分銷模式。
由于它的敏感性,大家都在很謹慎的嘗試。
微信分銷模式
微信分銷模式:就是靠發(fā)展下線來傳播。說的通俗點,就是玩?zhèn)麂N那一套,但是控制在法律的紅線內(nèi)——分銷層級不出三級,就認為沒事。
花生日記、云集、環(huán)球捕手起家就是靠這個。
源于網(wǎng)絡
添加客服微信